体检查出肝内钙化灶?这一陈旧性病灶,多与4大因素有关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2 1060

钙化并非独立疾病名称,而是由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引发的现象,也是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等)可识别的典型征象。

肝内钙化灶亦是如此——在超声或 CT 图像上,它常表现为类似结石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本质是肝脏曾发生的某些病变(如炎症、局部损伤)在稳定或愈合后,留下的钙质沉淀痕迹,就像身体受伤愈合后形成的疤痕。

那么,体检中提示“肝内钙化灶”严重吗?它是如何形成的?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刘长江来给大家科普肝内钙化灶的相关知识。

肝内钙化灶多为良性病变

专家揭秘4大成因

肝内钙化灶多为良性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因合并其他疾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胀痛,或影响肝功能,出现黄疸、肝功能指标异常。其常见成因包括:

1.炎症愈合后残留

肝脏曾有炎症,如肝结核、肝脓肿等炎症消退,坏死组织吸收不完全,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

2.寄生虫感染

像肝包虫病、肝血吸虫病,寄生虫死亡后,其残骸及周围组织反应,钙盐沉积。

3.先天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中,肝脏部分组织发育异常,钙盐异常沉积。

4.其他

肝内胆管结石、某些药物影响、肝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都可以引发。

肝内钙化灶不会自行消退

科学应对方法看这里

刘长江主任指出,针对肝内钙化灶的诊疗需结合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若仅检出单个肝内钙化灶,且肝功能正常、无身体不适,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若B超显示多个肝内钙化灶,且集中于肝内胆管,需警惕胆管结石可能,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若肝内钙化灶直径超过3厘米,不能排除肝区转移癌变的风险,建议通过 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进一步确认。

总之,肝内钙化灶是临床较常见的肝脏病变,通俗来说就像肝脏上的“旧伤疤”——它意味着肝脏曾发生过局部损伤,后续损伤处形成了类似“瘢痕”或“结痂”的稳定状态,且该状态通常会长期留存。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钙化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无需特殊干预,但核心在于定期随访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其大小、数量及形态变化,及时掌握病灶情况。

若检查发现钙化灶合并胆管结石等其他肝脏病变,或存在恶性转化的潜在风险,则需结合具体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施。

责任编辑:秦聪聪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