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胸痛来袭,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堵塞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大家常说的“放支架”,是挽救心肌、恢复血流的关键手段。
手术成功只是“救心”迈出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术后的科学康复——这是实现“强心”、重获健康的核心所在。如果忽视术后管理,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再次住院。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一科主任冯建钦,为大家全面解析PCI术后康复的五大核心支柱,助力患者顺利从“救心”迈向“强心”。
一、PCI伤口护理
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穿刺点通常位于手腕或大腿根部,术后应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按时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若敷料被鲜红色血液浸透,应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呼叫医护人员;注意术侧肢体远端的皮温、色泽及动脉搏动情况,桡动脉穿刺需关注手指,股动脉穿刺需关注足背动脉。
1周内避免久坐、久站、深蹲、剧烈运动,穿刺侧肢体避免过度屈髋或提重物(>5kg);1周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该侧肢体承受突然暴力。
二、药物治疗
康复的基石,不能擅自停药
支架植入后,血管虽然被撑开,但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规范用药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和新发病变的重要手段。
1.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具体用药时长需严格遵医嘱(通常至少6-12个月,高危患者可能更长)。
2.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不仅降血脂,更重要的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3.控制三高药物: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需规律服用,定期监测指标。
(本文仅为健康知识分享,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三、心脏康复运动
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耐力
1.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活动手脚,预防血栓。
2.出院初期:从床边站立、短距离步行开始,每日2-3次,逐步增加。
3.稳定期(约1个月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每周≥15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可正常交谈为宜。运动中出现胸痛、气短、头晕须立即停止。
四、生活方式干预
4大健康习惯很重要
1.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深海鱼;选择低脂乳制品;严格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糕点)、盐(<5克/天)和添加糖。
2.彻底戒烟:术后必须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3.管理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kg/m²,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4.心理调适:学会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与家人朋友沟通,保持乐观心态。
五、定期随访
监测病情、调整治疗、预防复发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需进行门诊复查,以评估药物效果及副作用。届时必查项目包括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和心电图,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冠脉CTA或再次造影(了解血管情况)。
冯建钦主任特别提醒,当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胸痛复发,尤其伴有与术前相似或更剧烈的压迫感、绞痛;呼吸困难,如平静时气促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即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且伴随眼前发黑;出血迹象,包括牙龈出血不止、皮肤瘀斑、黑便(提示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
PCI不是心脏问题的终点,而是一段更需自律与信心的新旅程的开始。支架撑开的是血管的物理空间,而真正撑起生命长度的,是科学认知后的严谨执行与积极心态。每一次按时服药、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步坚持行走,都在无声加固着这条来之不易的生命通道,心脏的每一次平稳跳动,都源于此刻为它付出的点滴努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