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一方面加班熬夜、吃火锅、点外卖、喝奶茶,一方面用无糖食品或休闲运动补回来。这种为心理补偿而付费的“赎罪经济”,现在正在年轻人群中流行,成为很多传统产业焕新的底层逻辑。山东的两大传统产业东阿阿胶和威海鱼竿正站在“赎罪经济”浪尖,一边“治愈”年轻人,一边破圈占领新消费赛道。
1.钓鱼成年轻人心头好,今年新增相关企业超8000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下,户外运动发展火热,其中,钓鱼运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相当于约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爱好钓鱼。钓鱼运动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中,25至44岁的中青年群体已成为钓鱼运动的主力军,占比高达46%。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国内钓鱼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1.96万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6.68%。从成立年限来看,成立年限在5-10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达26.87%,其次为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关企业,占比达25.77%。从注册量来看,2019年-2024年钓鱼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均维持在1万-2.5万家之间,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相关企业超8000家。
年轻人为什么爱上钓鱼,拾起中老年群体的爱好?
抖音、B站、小红书上的钓鱼,耳濡目染下完成种草;近郊水库河流,可“一小时达”,工位上的电脑屏幕换成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完成一次低成本逃离;钓鱼,“一人一杆”即可开局,门槛足够低;钓着大鱼晒朋友圈,成就感补偿了工作中的失落感;渔获送人,是不错的社交货币。
成本低、体验感强的特点,使得这项爱好在消费降级和平替时代具有很强的“口红效应”。
2.东阿阿胶成了年轻人的零食
前段时间,东阿阿胶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阿阿胶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2024年,东阿阿胶营收59.21亿元,净利润15.57亿元,达到2019年以来新高。东阿阿胶的稳增,一个原因在于其产品年轻化。东阿阿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年轻人的产品,比如,像零食一样开袋即食的桃花姬,可以用牛奶、咖啡冲泡的速溶阿胶粉小金条,各种各样的阿胶软糖,甚至阿胶奶茶。2024年“桃花姬”这款养颜零食单品,营收达5.5亿元,小金条营收1.85亿元。
根据天猫健康数据,2025年以来,阿胶粉搜索量增长120%,成为阿胶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18-29岁的消费者贡献了45%的成交量。
年轻人吃起东阿阿胶,为的是“心安理得”。战略咨询管理专家刘润给这种新消费现象贴了一个标签,叫“赎罪经济”。年轻人一边熬夜加班/追剧,一边享受甜品、奶茶,重口味的火锅、烧烤,一边吃养颜的“桃花姬”,喝元气森林,这种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而引发的消费,就是“赎罪经济”。
像“桃花姬”这样的养生零食,正在占领年轻消费者心智。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养生零食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达到7514亿元,这背后,是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年轻人,对养生需求个性化的凸显。
健康养生零食需求下,甚至催生出“魔芋爽”这款现象级爆品。2024年,卫龙实现营收62.66亿元、净利1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和21.4%,魔芋爽带动的蔬菜制品收入33.71亿元、占比53.8%,首次超越辣条成为卫龙第一大品类。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吃起东阿阿胶,和钓鱼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是“赎罪”场景不一样,前者是口服,后者是户外体验。
3.年轻人“钓鱼热”延伸出一串消费链
比起老年消费群体,年轻人“钓鱼热”背后延伸出一串消费链,比如钓鱼+露营,+烧烤,+民宿,+赛事,威海就将钓具这个制造端的优势放大,将产业链延伸到电商、文旅乃至城市IP塑造。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国内鱼竿相关企业现存量达2894家,其中位于威海市的相关企业达485家,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相关企业存量的16.76%。2024年威海市共注册652家钓鱼相关企业,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567家,其中前8月注册量达535家,同比增长20.22%。
公开报道显示,威海市现有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已形成覆盖原材料、制造设备、配件、成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一套渔具上百种零件,在威海一小时就能配齐,威海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钓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钓竿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
年轻人对钓竿的轻量、颜值、场景化装备的需求,倒逼钓具制造企业产品升级。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纤维鱼竿,7.2米成品仅重188克,为满足年轻人喜好,这家龙头企业还将鱼竿的涂装设计得更为丰富,颜值更高。通过抖音直播基地,这家企业实现线上销售,年产鱼竿1000万套,鱼线轮1000万个,产品出口至欧洲、美洲等64个国家和地区。
在威海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不光卖鱼竿,还卖帐篷等户外露营产品。直播电商不光将线下的“隐形冠军”变成线上“潮牌”,还直接拉动本地中小工厂从贴牌转向自有品牌,实现“工厂—直播间—年轻钓手”这一链条。
当年轻客群把“钓鱼”写进滨海度假行程之时,海钓旅游也成了威海的“留量”密码。威海海岸线近千公里,已建成多处规模钓场和深海远海体验区。威海当地媒体报道显示,2024年,威海市海洋牧场接纳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企业新增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生态体验型休闲渔业名号在全国叫响,休闲钓鱼又带动了游艇、民宿、渔村体验二次消费。
同时,“光威钓王杯”等威海当地举办的海钓品牌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钓友赴威海参赛或观赛;赛事直播又进一步强化了“要钓鱼,去威海”的消费者心智,反哺装备销售与旅游订单。
年轻人“为解压而钓鱼”的新消费浪潮,把单一的钓鱼运动升级为集社交、休闲、消费为一体的生活方式,也把威海传统钓具制造业推向电商+海钓旅游+赛事经济叠加的快车道,小小钓竿成为撬动威海百级亿产业的支点。
注:企查查数据统计范围:山东省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产品含关键词“钓鱼用品|钓鱼俱乐部|钓鱼场|钓具|渔具制造|渔具店|渔具厂|渔具加工|渔具及配套产品|渔具生产|鱼饵”的企业)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