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自2008年以来,黄海浒苔绿潮已连续17年影响威海市南部海域,浒苔绿潮属于典型的海洋生态灾害——其核心危害在于浒苔大量繁殖后会遮蔽海水表面阳光,导致水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同时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可能造成局部海域缺氧,威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生存,还会对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产业造成直接影响。
9月11日下午,在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威海市海洋与渔业监测减灾中心主任宋喜红介绍,针对浒苔绿潮防控,威海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构建了“监测—拦截—打捞—清理”全链条常态化防范机制,提前统筹部署,明确责任闭环。每年年初编制印发《威海市黄海浒苔绿潮常态化防控方案》,清晰划分海洋发展、应急、住建、沿海各区市等部门单位的职责,明确“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打捞”各环节工作流程,确保灾害发生时“有人管、有人干、有章法”。
同时,强化立体监测,精准预警研判。建立“上下联动、多手段融合”的监测体系:向上加强与省海洋局、省海洋预报中心的实时沟通,及时获取浒苔绿潮源头、漂移路径等宏观数据;向下依托我市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近海视频监控、人工巡查等手段,实时跟踪浒苔在南部海域的分布、密度变化,累计发布浒苔绿潮专项预报20余次,为后续处置提供精准的“时间窗口”和“空间坐标”。
筑牢海上防线,减少上岸总量。在乳山市、文登区等浒苔易抵近区域,提前布设总长67公里的海上拦截网,构建“第一道防线”,有效阻挡浒苔向近岸漂移;同时加强打捞船只统筹调度,累计调配专业打捞船100艘次,科学开展海上打捞作业,共打捞浒苔114.8吨,最大限度减少浒苔向岸滩推进。
高效岸滩清理,保障海岸整洁。坚持“浒苔不上岸、上岸日清洁”原则,组织沿海镇街、社区组建基层清理队伍,配备装载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对零星上岸的浒苔及时清理转运。今年浒苔影响期间,累计出动清理人员2817人次、大型机械391台次、运输车辆446车次,共处置上岸浒苔592.4吨,确保岸滩环境不受影响,保障公众亲海体验。
下一步,威海将继续优化防控机制,重点提升遥感监测精度和拦截打捞效率,持续筑牢威海南部海域生态安全屏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