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夏日的康王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波粼粼,草木葱茏,不时有飞鸟掠过水面。这条曾经一度失去光彩的“母亲河”,如今再次成为肥城市民休闲漫步、亲水乐水的美好去处,也成为山东省美丽河湖保护的生动缩影。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的“见证河湖蝶变 共建美丽山东”媒体行活动,深度探访我省在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展现我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风采,为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提供“山东样板。
康汇河,由康王河与汇河交汇而成,是肥城的母亲河,最终汇入黄河。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让这条母亲河不堪重负,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那时河边工厂林立,污水直排,河水颜色都不对,老百姓都是绕着走。”一位当地居民回忆道。
康汇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段治理前(指挥庄桥)
康汇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段治理后(指挥庄桥)
母亲河的“病情”,牵动着整个城市。一场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战役就此打响。
控污染以净水质。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沿河“散乱污”企业535家,整治排污口859处,3家大型化工企业整体搬迁“退城进园”。同时,投资5.5亿元提升园区污水处理能力,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系统,从根源上为河水“减负”。
开源节流,让河流“活”起来。水资源短缺是北方河流面临的共同难题。肥城市创新思路,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变废为宝,转化为可靠的生态补水来源。更关键的一步,是投资2.6亿元建设了一座日产6万吨的高品质再生水厂。
“我们这座再生水厂,就像是城市的‘第二水源’。”负责建设运营的肥城市康润水务有限公司经理王培博介绍说,“我们把肥城市康龙、康汇、中节能三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完的尾水,再通过‘超滤+反渗透’的双膜工艺进行深度净化,产出的再生水水质非常好,主要指标总溶解固体≤50mg/L,完全能满足化工园区和电厂的严苛生产要求。”
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企业抢地下水、尾水排河道”的双重困境。王培博向记者说到,再生水厂每年能提供超过2100万立方的高品质用水,不仅满足了园区现有和未来十年的项目需求,更重要的是,它相当于每年为肥城“省”下了2100万立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对涵养水源、改善水生态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
康汇桥东湿地公园
生态修复,重塑河湖颜值。投资4.7亿元整治岸线、新建湿地,投资1.6亿元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一系列工程的实施,让康汇河恢复了自然野趣。通过开展“放鱼养水”等活动,构建“水-草-鱼”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以鱼净水”。
智慧监管,守护治理成果。肥城搭建了“碧水”智慧监管平台,在流域内布设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控,形成“污染源—排污口—水功能区—水质断面”的全链条管理,确保一泓清水长治久清。
如今的康汇河,水质已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自然岸线率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曾经掩鼻而过的“臭水沟”,变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和“城市会客厅”。康汇河的完美蜕变,不仅为工业型城市的河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经验”,更书写了一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答卷。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