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牟静萍 实习生 葛同同
为及时有效监测企业在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通过壹点智库品牌大数据平台,定期跟踪、监测和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风险,并进行重点报道。
9月1日-9月7日,本周有1099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与上周相比,敏感信息量下降的有2131家,信息量增加的有631家。
近期,江中药业、同仁堂、葫芦娃药业等多家医药企业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这些企业上半年盈利普遍出现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折射出当前医药行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半年报多家药业业绩惨淡
8月21日,江中药业(600750.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41亿元,同比下滑5.79%。其中,非处方药业务板块营业收入15.50亿元,同比下降10.14%,降幅高于公司整体水平。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其核心产品健胃消食片在今年再度陷入销售疲软。尽管该产品在2024年曾短暂回升,但据公开资料,其销量自2015年至2022年间已累计下降近0.7亿盒,显示出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截图自江中药业2025年半年度报告)
拥有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众多经典药品的同仁堂(600085.SH)也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7.39%,扣非净利润也出现5.03%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归母净利润在2024年已出现五年来首次负增长,今年上半年业绩进一步延续了这一趋势。
(截图自同仁堂2025年半年度报告)
“中国儿药第一品牌”的葫芦娃药业(605199.SH)“爆雷”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葫芦娃”(605199.SH)。半年报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08亿元,同比下降42.89%;归母净利润为240.98万元,同比下降94.1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78.16万元,同比下降514.52%;基本每股收益0.01元/股。
此外,市盈率超40倍、远高于贵州茅台(600519.SH),被称为“中药茅”的片仔癀(600436.SH)也遭遇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局面。
核心产品增长瓶颈凸显
作为江中药业的标志性产品,健胃消食片曾凭借大规模电视广告深入人心,迅速占领市场。有分析指出,该产品收入约占公司非处方药业务的30%至40%,是名副其实的“大单品”。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其销量未能伴随国内经济与餐饮行业的发展持续走高。
英鉴中药创始人王鹏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中已在健胃消食类中成药领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这类企业的竞争策略多以防御为主,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该类产品并非江中独有,佛慈制药、葵花药业、修正药业等企业也纷纷布局,再加上吗丁啉、保和丸等同类中西药的竞争,市场分流现象日益明显。
不仅是江中药业面临核心产品增长乏力的问题,“中药茅”片仔癀(600436.SH)也有存在此类情况。片仔癀(600436.SH)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曾在2023年经历近20年来最大幅度的一次提价,但公司业绩在2024年开始失速,2025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6月30日,片仔癀应收账款增至约9.77亿元,为近10年最高。
百克生物(688276.SH)则过度依赖带状疱疹疫苗,该产品2023年上市首年即实现营收8.83亿元,推动公司全年营收大幅增长70.3%。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该疫苗销售额急剧下滑至2.5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1.54%,2025年上半年仍未见好转,持续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除大单品增长动力不足之外,创新研发滞后、原材料成本波动及行业政策环境变化也成为企业盈利下滑的重要因素。
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增长困境,多家药企正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速转型步伐。江中药业在巩固健胃消食片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乳酸菌素片、贝飞达等产品,二者在2024年收入均突破6亿元,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公司还早在2008年就推出“初元”系列保健品,尝试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布局。
百克生物则表示,将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变化,持续创新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医防协同”新模式,以提升产品市场认知和份额。今年8月底,公司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已获批上市,升级版百白破疫苗(三组分)也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有望为未来业绩注入新动力。
在医药行业变革与竞争双重压力之下,企业如何突破原有增长模式、打造新的核心优势,已成为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课题。无论是加大研发创新、拓展产品管线,还是积极拥抱大健康市场、探索跨界融合,药企亟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第二增长曲线。
新闻线索联系邮箱:ydzk2020@163.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