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温向前
9月9日,记者从山东政府网站获悉,《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全面施行。该办法明确了奖励类别、评审规则和激励措施,用真金白银和荣誉保障,让科技工作者的付出有回报、创新有动力。
六大奖项,最高500万
《办法》明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学技术奖)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一)科学技术最高奖;(二)自然科学奖;(三)技术发明奖;(四)科学技术进步奖;(五)科学技术青年奖;(六)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每年评一次,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发明、成果推广、青年人才、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不同奖项各有侧重:
科学技术最高奖:瞄准“顶尖人才”,每次最多奖励2人,每人奖金500万!只要在科技前沿有重大突破,或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突出效益,都有机会参评。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聚焦“硬核成果”,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其中,自然科学奖针对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奖针对实用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针对成果推广。奖金分别为特等奖100万、一等奖30万、二等奖20万,三类奖项每次合计获奖数不超过300项。
科学技术青年奖:给“青年才俊”的专属激励!只要提名当年1月1日前不超过40岁、在山东工作,不管是在基础研究中推动学科发展,还是在核心技术研发中实现突破,都有机会参评,每次最多奖励10人,每人奖金50万。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面向“国际伙伴”,奖励给对山东科技事业有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比如和山东团队合作出重大成果、来山东传经送宝培养人才、推动山东与国际科技交流,获奖后颁发证书,每次最多评5项。
实行提名制度,不受理自荐
为保证奖项“公平、公正、权威”,《办法》明确了严格的提名和评审规则。提名才有资格。不接受个人自荐,候选者得由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组织机构,或省有关部门、各市政府提名,提名前还要审核候选者的科研诚信、遵纪守法情况,提名者要对提名内容真实性负责。评审有“双保险”。省里会建覆盖各学科的“评审专家库”,每次评审随机抽专家;同时设“监督委员会”,全程盯着提名、评审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重大科技任务、解决关键需求的成果,还能“一事一议”灵活评审。结果先公示再确认。评审结果会向社会公示,公示期内任何人、任何组织有异议都能提,相关部门会调查核实,最后由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定结果,再报省委、省政府批准,确保“阳光透明”。
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办法》不仅给荣誉,更给“实在福利”,让科技工作者放心搞创新。奖金归个人/按贡献分。最高奖、青年奖奖金全归获奖个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进步奖奖金,按获奖人贡献大小或事先约定分配,任何单位、个人不能截留挪用。税收、绩效有优惠。省科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也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获奖情况还会载入个人人事档案,对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有帮助。动态提标+配套奖励。省政府会根据科技、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提高奖金数额;山东团队要是拿了“国家科技奖”,省里还会按规定给配套奖励。
造假作弊“零容忍”
为守住奖项“含金量”,《办法》明确了“红线”:要是提名者提供虚假材料帮人骗奖,会被通报批评,严重的取消提名资格;候选者搞小动作干扰评审,直接取消参评资格;获奖者剽窃他人成果、用不正当手段获奖,会被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还会被处分。参与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组织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办法》附则提出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有关活动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同时要求不得在奖励活动中收取任何费用。
此次《办法》的出台,既是对山东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也是山东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新规落地,更多科技人才、创新成果将涌现,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省注入更强动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