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河岸边巍峨耸立的水电丰碑:刘家峡水电枢纽工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08

吴济夫

刘家峡水利电力枢纽工程,位于兰州市西南100千米的群山峡谷中、临夏州永靖县黄河上游干流上;一座横跨峡谷高147米、长840米的拦河大坝,腰斩黄河,形成一个面积130平方千米的高山湖泊——刘家峡水库;拦河坝、泄水道即水利电力工程。这是中国自行勘测设计、制造设备、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黄河明珠”,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改造利用黄河的第一座地标。刘家峡水利电力枢纽工程除了发电,兼有防洪、防凌、灌溉、航运、工业及城市供水等功能,每年为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农业春灌、冬灌补水8—12亿立方米,使黄河中下游沿岸1600多万亩土地得到及时滋润。

刘家峡水库和水电站是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的决议》,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兴建的。

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查勘队,对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进行查勘;1954年3月,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苏联专家共120余人的黄河查勘团,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查勘。在坝址比较座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黄河上游干流综合开发的最好坝址是刘家峡。

1954年黄委会编制的《黄河技术报告》,确定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为第一期开发重点工程。拟定刘家峡水电站枢纽正常高水位1728米(实际建成高程为1735米)、总库容49亿立方米(实际建成为5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0台(实际装机5台)、总装机100万千瓦(实际装机122.5万千瓦)。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要求,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现为水电四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拟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

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61年因国家经济调整缓建,1964年复工。当时,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重点任务是打导流洞,工程局组织了两个开挖队对着打,任务重、工期紧,职工们克服困难,日夜奋战,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战,导流洞打通。1966年汛前建成上游围堰,从而使电站基坑具备了常年施工的条件。

1969年3月第一台机组22.5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产发电,刘家峡水电站全部竣工。

刘家峡水电站安装5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任务。电站厂房宽约25米,长约180米,有20层楼高。坝型为重力坝,最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5台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

1969年8月,拦河大坝全部浇筑完毕。1968年10月15日电站下闸蓄水,第一台机组于1969年3月29日并网发电,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产发电。至此,全国第一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胜利建成。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千米处。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黄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急弯,穿峡谷向西流去。刘家峡水库竣工于1974年。水库地处高原峡谷,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接东乡、临夏县,北连永靖县,湖岸线长55千米,水面最宽处6千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千米,蓄水量约57亿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海拔2100米。水库湖面辽阔,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水质好,无污染,是甘肃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和水上度假旅游胜地,既是一个良好的生态观光地,也是游览炳灵寺的必经之地。向阳码头以东,10里河岸白沙展露,绿柳婆娑,被称为“十里柳林”,景观奇妙,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氛围。

刘家峡水库末端高达147米、长840米的拦河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联结在一起,并网通电,满足了用电需要。

黄河过刘家峡流到兰州之前,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兰州以上,黄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只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上述支流,据观测记录,在兰州以上的流域地区,每平方千米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约为一千公吨。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水库大坝处有电厂和刘家峡旅游公司提供各式游船,游客可乘船直达水库西南端的炳灵寺石窟参观游览。炳灵寺,北魏时叫唐述窟(羌语为鬼窟),唐代名兴龙寺,元代改为炳灵寺,藏语译音即“千佛洞”“万佛峡”,实不足千尊,但在华夏石窟寺的名录中概不能缺少。因为这里的造像完整耐看,体态丰润俊美,造型风格各异,令人赞叹不已;造像年代悠久,存留较好,且佛龛多覆钵式,均属罕见。炳灵寺石窟创建较早,据唐代的《法苑珠林》载:“晋初河州唐述窟······今有僧住。有石门滨于河上,镌文曰:‘晋太始年(265年)之所立也’。”另据169窟造像题铭“西秦建弘元年”(420年),这是我国窟寺中最早的题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胜迹,同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相昆仲。

2024年4月1日,中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水电站迎来发电55周年。自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刘家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2698.5亿千瓦时,相当于兰州市约7年的用电量(以兰州市2023年用电量380亿千瓦时计算)。如果按每千瓦时发电消耗350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节约燃煤约944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745.6万吨,对国家和人民极为有益,贡献卓著。

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每年为甘肃、宁夏、内蒙古的春灌补充水量8亿立方米,使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灌溉面积由1000万亩增加到1600万亩。其中:甘肃100万亩,宁夏500万亩,内蒙古1000万亩。水源有了保证,使灌溉保证率大幅度提高,3省(区)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每年平均增产150万吨,20年粮食共增产3000万吨,每公斤粮食按0.6元计算,累计效益为180亿元。

刘家峡水库的投入运用提高了下游梯级电站及兰州市的防洪标准,使盐锅峡水电站100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2000年一遇。兰州市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从8080立方米/秒减少为6500立方米/秒。凌灾是黄河多年存在的自然灾害,每年春天解冻时,水鼓冰裂,浮冰卡坝,造成河水泛滥,堤防决口的严重冰凌灾害。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营后,尤其龙羊峡水库蓄水后,两库联合运行,使凌汛期刘家峡水库的泄水流量控制在兰州不超过500立方米/秒,可以解除中游宁夏、内蒙古约700千米地段黄河解冻期的冰凌危害,近20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冰凌灾害。

今年是刘家峡水库水电站全面建成50周年。刘家峡新建了工业遗产博物馆,成就显著。黄河文化地标令人注目!当今人民决心在征服、改造、利用黄河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奋斗,让黄河更好地为人民造福。


责任编辑:杜梦菲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